海南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人才培养引进“双轮”驱动,推动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四海聚才风鹏举
■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李磊 通讯员 冯锦煜
“三年来,海南引进人才23.3万人,同口径增长675%。”
4月1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海南自贸港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的这个“吸睛”数据,是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引进人才的同口径增长幅度。更令人振奋的是,这23.3万人才中,超过一半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引进的。
春潮奔涌,厚积“勃”发,动因何在?
这三年,海南制定出台70多项人才举措,形成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制度集成创新。
这三年,海南支持园区引才育才,建立院士、博士后、“候鸟”人才工作站,实施“南海系列”等育才计划。
这三年,海南以贴心的“一站式”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增强人才在海南生活和发展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年来,海南通过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培养、引进“双轮驱动”,狠抓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推动全省人才工作呈现出全新局面,越来越多的人才尽情抒写着“春天的故事”。
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在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聚才
2020年11月9日上午,在海南自贸港第九批制度创新新闻发布会上,一项名为引进人才申请社保关系转移的制度创新案例格外引人注目。
引进人才转移社保关系,曾需要参保人回到原参保地,需要多个窗口反复跑。如今,此项创新将引进人才的养老、医疗关系转移两项业务打包成“一件事”,只需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交转入申请,在一个窗口填写《社保关系转入申请表》和委托书,剩下的环节全部由经办机构全程代办。办理时由过去的跑多次到现在最多跑一次,平均办结时限只需4天,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
制度集成创新,让人才在海南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活和就业便利,这也说明开展人才工作,首先要抓好人才政策体系建设。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海南要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有突破,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31条措施中专门用4条讲人才问题。
海南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多项顶层设计开全国之先河。
“4·13”之后一个月时间,我省就制定出台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从4个方面提出30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管理、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领域的制度体系,为广大人才来琼创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人才运行架构上,我省着力构建统一领导、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率先成立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优化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科学决策,突出人才工作重要地位;率先成立省委人才发展局,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相关力量,统筹全省人才政策、项目、资金、力量等资源,增强全省人才工作合力。同时,在十二个重点产业牵头部门有关处室加挂“产业人才工作处”牌子。
我省率先建立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突出市场认可和专业共同体认可的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并同步修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打造全国首个全领域人才评价新标准。
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人才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我省坚持市场导向,落实高端人才享受最高15%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通过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培养质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汇聚四方之才。
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抓紧抓实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集聚自由贸易港需要的各类人才,解答好“人才为什么来海南、来海南能干什么、留在海南能得到什么”三个问题,持续优化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海南都能创造和过上美好生活。
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解答好“人才三问”,要综合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系统施策,协同推进,为国内外有志于来琼发展的人才提供明确预期,推动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人才集聚态势加快形成
“有相关部门提供周到的服务保障,我把更多精力腾出来做好人才资源储备和建设。”企业落户于洋浦保税港区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该公司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和贸易公司总经理均来自中国香港,从事期货套保的专业人才来自美国芝加哥。同时,该公司已招录海南本地人才100多人。随着多条生产线全面投产,还将为海南本地人才提供岗位400多个。
不仅仅是洋浦,海口市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6月底才竣工验收,飞机维修业务尚未开启,但在相关部门服务保障下,维修产业技术人才就已储备到位1000余人;我省加大教育人才服务保障力度,支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于今年9月面向全国首批招生,现已签约引进16所国内外名校,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人才带来新气象、新活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随着各类高水平人才载体的不断落地和建设,为省内人才干事创业搭建了更多更高的平台,很好地回答了“来海南能干什么”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廖湘科带领团队,来海南开展PK+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日本籍教授董勤喜全职落户海南大学,推进超级仿真核心技术研究和应用;奥运冠军李娜,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致力于发展海南体育事业和产业;沈腾、吴京、徐峥等影视人才,竞相在海南实质运营系列电影项目……
海南,越发成为人才荟萃之地。统计显示,2018年4月13日以来,截至2021年3月底,我省共引进人才23.3万多人,与“4·13”以前同口径相比增长675%。
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同时,海南积极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落地运行,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规划变成鲜活现实。
来自法国的游艇业、船舶业人才高德华,2020年9月在三亚获得外国人永久居住身份证,成为当年三亚首位获得该类证件的外籍人才。他兴奋地说:“在三亚拿到永久居住身份证,让我更有归属感!”
高德华之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海漂一族”身处异乡的集体记忆,如今异乡变为家乡,反映了众多投身海南建设的境内外人才的拳拳心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截至2021年3月底,不到一年我省共引进人才13.5万多人,与“4·13”以前同口径相比增长1472%。
着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
重症患者的神经与肿瘤穿插在一起,操作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
如此复杂的手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志愿日前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顺利完成。3年来,他在海南成功做了15台高难度手术。
通过采取“义诊+讲座+手术观摩”模式,张志愿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全力建设和“传帮带”,培训带教海南本地医生24名。曾经只是普通科室的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口腔科,现已跃升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海九院常驻海南的20多名主任医师跟张志愿一样,成为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各科室带头人。
张志愿着力培养海南本地人才,正是我省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战略的体现。
实施人才战略,既要重视“天边”,也不能忽视“身边”。近3年来,我省在中组部等中央部委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下,引进3批285名优秀干部来琼挂职,选派4批400名干部赴有关中央单位和发达省份跟班学习。
为给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平台,海南累计创设145家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创新中心)、62家“候鸟”人才工作站、3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柔性引进100余名院士及其500名团队成员,联系服务院士近300名,并设立了海南首个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3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在引进和培养所需人才过程中,海南发起设立目标规模为10亿元的省专业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如今,海南系统化、项目化、品牌化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百”指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要,评审认定首批100个“海南省人才团队”和100个“海南省储备人才团队”。“千”指重点实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千名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农村实用和技能人才,实现“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名家青年项目”“南海工匠”“南海乡土人才”千人目标,已选拔培养1020人,资助经费1.04亿元。“万”指开展2020年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工作,签约5万多名国内外人才。
搭建系列专业平台和载体,让更多专业人才干好专业事——
海南自由贸易港咨询委员会的王新奎、迟福林、盛斌、赵晋平、裴长洪、沈玉良等专家,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并从高水平开放、营商环境、园区建设、税制改革、风险防范、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以高水平的智力支撑蹄疾步稳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唐浩等人利用“实践者说”——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工作学习交流会平台,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主题深入交流,为海南打造“南繁硅谷”和自贸港建设出谋划策。
中组部、共青团中央(来琼)博士服务团的张相良、黎佼、崔锦钢、李昌义、孙超、杨溪等6位医学博士,在省人民医院、博鳌超级医院、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开设专家门诊,为患者提供诊治服务。
由开维“候鸟”人才工作站领军人物、研究员李黎明主持,海南开维集团与唐山钢铁工业协会携手,打造集现货电子交易、金融服务支撑、智能物流、钢铁大数据服务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电商平台。
“南海名家”尹俊梅、宋希强带领团队攻关,主持研发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了海南兰科植物研究新领域。
“南海乡土人才”李达宽发挥特色养殖技术优势,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养殖增收1000余万元,直接带动脱贫520人。
每一位人才的奋斗身影和深深足迹,让我们感受到,各类人才在海南各尽其用、各展其才的格局正在形成。
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贴心服务解人才后顾之忧
“经初步判断,您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条件……您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将在明年您办理汇算清缴后退还到您登记的银行账号。”
从去年10月19日开始,几天时间里,我省约万名高端紧缺人才陆续收到了这样一封名为《致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的一封信》的来信。
为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海南省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就是向广大人才发送《致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的一封信》。
从这封信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高层次人才读出海南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我省为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环境,诸如此类的措施和亮点不断。
第一个关键词是“特色”。
围绕“海陆空”等特色产业引才育才和用才,发挥海南的比较优势,我省出台了70多项人才政策,构建起较为全面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若干政策措施,包括落户自由、住房补贴、岗位对接等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创业;制定推进“1+N”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印发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和认定办法,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评估人力资源类别,以市场认可、专业共同体认可和社会认可为基本依据评价人才;推出“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旅游业人才技能水平。
第二个关键词是“协调”。
农村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难点。省委副书记、省长冯飞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人才、资本等要素向农村农业领域聚集。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省“三措并举”引才用才:一是在琼中、保亭、临高、白沙、五指山等市县,放宽退休年龄,以高待遇保收入,以双住房保安居,一年多时间引进1870名急需紧缺基层教育卫生人才。二是选派一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国内知名高校、医院研修学习,并从各领域选派1000余名优秀人才充实基层。三是以部门培养骨干人才。2020年省教育厅培训中小学省级骨干校长143人、特级教师15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86人、省级骨干教师1132人。
第三个关键词是“开放”。
2020年,海南打开职称评审的开放大门:规定在我省工作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可参加职称评审。德国籍华人、海南农垦博物馆展陈部部长吴运霞评上了海南文博初级职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止于此。我省开放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8项,意向认可境外职业资格219项,数量和开放度全国居首;出台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系统性文件。
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生产要素,是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
怎样更好提供服务保障,在留住人才上下功夫?
如今,海南健全服务保障措施,不断优化人才宜居宜业环境:为高层次人才组建起一支495人的联络员队伍,并实施“天涯英才卡”服务制度,人才可享受出入境、医疗保健、商事主体登记等便捷服务;在各政务服务平台挂牌设立人才服务“单一窗口”,梳理整合一批人才服务项目,大幅提升办理效率;让各类人才及其子女就近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截至2020年底,海南累计筹集人才房源2.6万余套,累计签约引进国内外知名的31所高校、51所中小学落地办学。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海南盛大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俏,提及海南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连声点赞:“专人对接,服务贴心,办事便利!”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在自贸港建设的广阔天地,海南始终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更多“九方皋”将竭诚服务,更多“千里马”将驰骋向前!(本报海口4月14日讯)